菁菁博客首页 > 快乐学习 > 《道德经》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 斯恶已;
《道德经》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 斯恶已;
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
(自扬己美使显彰也。)
斯恶已;
(有危亡也。)
皆知善之为善,
(有功名也。)
斯不善已。
(人所争也。)
故有无相生,
(见有而为无也。)
难易之相成,
(见难而为易也。)
长短之相形,
(见短之相形也。)
高下之相倾,
(见高而为下也。)
音声之相和,
(上唱下必和也。)
前后相随。
(上行下必随。)
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
(以道治也。)
行不言之教。
(以身师道。)
万物作焉而不辞,
(各自动作,不辞谢而逆止。)
生而不有,
(元气生万物而不有。)
为而不恃,
(道所施为,不望其报。)
功成弗居。
(功成事就,退避不居其位。)
夫惟不居,
(夫惟功成不居其位。)
是以不去。
(福德常在,不去其身。此言不行不可随,不言不可知疾。上六句有高下长短,若开一源,下生百端,百端之变,无不动乱。)

注解:
广泛社会大众,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美、什么是丑,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。不是好事。
大家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,这不是好现象,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友善。(因众生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、丑、善、恶,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、对立,让民心不纯、世风日下。自我若起虚妄分别,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对立。)
界定出何为美,同时就制造出何为丑;界定出何谓善,同时就创造出了不善。
不去做对比,万物都是单纯而神圣的存在。一旦做对比,就有二元区别产生,若加上各人好恶,就马上产生二元对立、冲突。
有与无是相对比而生,难与易是因相对比而成,长与短也是相对比才形成。高与下、音与声、前与后,也都是因对比区分才形成这些概念。
所以得道的圣人,不去虚妄分别、妄下论断,不胡作非为。自身顺天之道而为,以身作则,行不言之教。效法道→化育万物,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,从不推辞;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;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,心中没有任何傲慢;做很多积功累德之事,却从不居功。
就是因为不居功,所以其所积累的阴德就不会消失,受益的众生会永铭在心。(有自夸、居功之心,其功就会很快抵消掉。)

[ 2023-9-23 ]